世間煩囂事如不關己 人人都能說得輕鬆愉快
故在評論別人之時 每個人都能說出一番道理
而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遂成紅塵常態
畢竟 切身之痛的感受和隔岸觀火的心情 要如何相提並論?!
正所謂:三歲小兒說得,八十老翁卻不一定做得到。
作個【事後諸葛】具備【後見之明】當然比較容易!
南懷瑾大師有個故事 恰足以將人心此種微妙的變化說明得貼切
前清末年有個老童生屢試皆不中,悠悠忽忽的已經到了中年。
這一年,正好與兒子同科應考;
放榜那天,他正關在房中洗澡。
兒子看榜回來,知道已經錄取,興高采烈的向他報喜。
兒子敲門大叫: 爸爸,我已經考取了!
他在房中一聽,便極其不以為然的大聲呵斥說:
考取了一個秀才,算得了什麼,有什麼了不起,
這樣沉不住氣,大呼小叫的!
兒子一聽,嚇得不敢大聲,只好輕輕的說:
爸爸,您也考取了!
他一聽,欣喜若狂,打開房門就衝了出來,
大聲罵:為啥不早說?
竟然忘記自己光溜溜 連衣褲也還沒穿上呢!
人生既有【受寵若驚】便會有【失寵若驚】
有【得意忘形】就一定也會有【失意忘形】
蘇東坡謫居江南時,人生失意到了極點,
他修身養性、潛心學佛。
一天心有所得,似乎悟透了人道世間的無常。
遂寫下—看破放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乃多麼法喜充滿 自在愉悅...的一封書信,
立即派人專程送給對岸的好朋友佛印和尚。
佛印提筆在來書信上寫了個大大的【屁】字,就教來人帶回給蘇東坡。
蘇東坡接下書信,哪裡吞得了這口氣,馬上派人駕船到對岸興師問罪。
佛印和尚見他氣呼呼的衝上岸便若無其事的說:
一切的看破放下全都是假的 哪有真!
你看看 嘴巴上說的儘管是【八風吹不動】
實際上當事情發生時 卻是【一屁打過江】
把“意念 思想”壓抑著不讓它動 看起來似乎是如如不動;
修行真正的功夫實力應該展現在【利害關頭】上的不動心!
也就是能作到【臨事歷境遇緣皆不動心】才是真的不動心!
打坐修禪的不動心,只是小乘偏真無為的本事。
只掃自家門前雪的擔板漢,只為圖取偏安享受清淨,
並非釋家儒道諸大英雄大丈夫自度度他的慈悲體現。
人生處世之間,【危險】與【安樂】都不動心,
不忮不求、不怨不尤,才是最上乘的修行功夫。
儒家君子士講究【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真修養
道理就在此。
孔子曾經說過:【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後人解釋:
孔子言我之所行,與逸民異,亦不必進,亦不必退,惟義所在,
故曰無可無不可也。
亦表孔子已臻常樂我淨四德之【我德】【無畏地】境界,
涅槃、生死俱得大自在,已經作得了自己人生的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