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 承接父祖輩“文景之治” 以雄才大略─對內實施政治經濟改革 對外用兵開拓疆土

 

 

劉徹十六歲登基 在位長達五十四年

 

文治武功成就之高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劉徹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功業輝煌彪炳 創造西漢鼎盛世代 駕崩諡號『

 

 

 

           

歷史上《》表示定位此君主─威武強睿德曰武」

 

 

亦即讚歎劉徹展現之特質兼具『威嚴 武功 堅強 明智 仁德』!

 

 

 

諡號】是指帝王 貴族 大臣 士大夫...... 死後

由【禮官】根據諡法研議依其生前事跡給予之稱號

 

如周【赧】王之諡號 蓋棺論定 一字定奪

 

將其一生以【】字道盡他將慚愧無顏見先王先祖

 

 

諡法】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獨具特有之發明

 

其死後定論意義重大遠勝西方國家墓誌銘】;

 

 

使歷代皇帝官吏國家重臣皆畏懼諡法褒貶

 

能自我期許蓋棺論定成【萬古流芳】絕不遺臭萬年

 

 

古代皇帝死後由大臣或史官集議 以一字作定評;

『文』『武』是讚歎在位時文風武功鼎盛

 

【赧】王 【哀】帝 【獻】公 ......

則標記此皇帝或領導人【羞赧無德缺乏建樹 甚至親手葬送國家社稷前途】!

 

 

           

明朝王陽明追諡【文成清朝曾國藩追諡【文正

 

         

此即是聖賢君子光耀門楣榮宗耀祖留名青史之萬世殊榮!

 

 

 

 

中華民族歷史上死後評語能稱『文成 文正』者寥寥可數

 

正足以說明其立德立言立功之偉大

 

 

中華民族歷史 上下五千年 縱橫十萬里 出生過幾億人口

 

而能得此殊勝諡號者不出一二十人!

 

 

 

 

故中華傳統文化對在上位者而言

 

不管作皇帝或作官其精神目標皆是對千秋萬世後代子孫負責

 

 

 

南懷瑾大師論及“漢武帝乃歷史少有之大人物真英雄

讚歎深具識人之明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武帝本身才智兼備 文治武功皆高明 故亦屬【極難伺候】之君主

陪侍其左右者無不戰戰兢兢!

     

例如:史記作者太史公─司馬遷只是幫李陵辯護

不料漢武帝一怒之下就處罰他接受最殘酷的宮刑

 

  

是故

如此『劍及履及大魄力大格局大器度開創盛世』之英明帝王

其身邊必定會出現兩種大臣

 

其一、

能與之稱兄道弟把酒言歡推心置腹之哥兒們

及懂得阿諛奉承逢迎巴結拍馬之奸佞小人等

 

其二、

凡事著眼國家社稷天下蒼生

大公無私正氣凜然

忠言逆耳耿直剛強

令之敬畏之真君子

 

 

 

 

嚴君漢武帝對待方方正正『汲黯』的態度就是既敬且畏

 

南懷瑾大師勉勵青年學子 皆應效法汲黯

 

當個人之人品 人格涵養成就為“真正高尚正直”時

 

即使雄才大略如漢武帝也不得不尊敬他

 

 

 

汲黯立身處世正直 力行無為而治不擾民

 

以「好直諫」著稱 善用道家學說 深具獨特政治風格

 

 

 

史家一致認為─

 

在國政紛亂時 急需『汲黯』忠貞之士

 

在苛政擾民時須實施黃老的清靜無為

 

即如曾子曰:

可以託六尺之孤 可以寄百里之命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君子人歟? 君子人也

 

 

杜甫《奉寄高常侍》:

今日朝廷須汲黯  中原將帥憶廉頗

盛讚唯具『汲黯志節』方值國家倚重!

 

 

《明史‧海瑞傳》亦以『汲黯風骨』讚歎海瑞忠誠耿直

 

秉剛勁之性 戇直自遂 蓋可希風─ 汲黯、包拯!!

 

 

 

大將軍衛青侍宮中時 皇上曾經閒坐床榻接見

丞相公孫弘私下覲見時 武帝有時連皇冠都不戴

 

至如見黯不冠不見

上嘗坐武帳 前奏事 上不冠 望見黯避帷中

使人可其奏 其見敬禮如此

 

史載漢武帝若未先端正衣冠則不會接見汲黯

甚至曾因未佩戴皇冠選擇躲在武帳中

再差遣近侍代批汲黯之奏摺

 

 

汲黯奉詔視察賑災

唯繫念『民生疾苦 宣揚國威曾以大魄力當機立斷

令嚴君由衷肅然起敬!

 

 

事情是這樣的───────

             

武帝即位,謁者(『謁者』其職務為奉詔出使 代替皇帝視察各地

 

 

東粵史記》則作﹝東越﹞係指春秋越國遺族相攻,上使往視之。

不至,至而還,報曰:「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內指黃河以北 約今河北省失火,燒千餘家,上使往視之。

還報曰:「家人失火 屋比延燒〈因住房密集致蔓延〉,不足憂。」

 

臣過河內渡過黃河往南方 約今河南省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

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 持節發河內倉粟以振救濟貧民

 

〈史載 其巡視河北燒燬千屋大火災 回報毋須憂慮

果斷決定賑濟河南水深火熱甚至父子相殘之極貧〉

 

請歸節 伏矯制(自罪“假託奉詔行事”諸事實)

上賢而釋之 遷為滎陽縣令 恥為令 稱疾歸田里

 

汲黯因時地制宜拯濟生民無數卻毫不居功甚至內疚

故將『符節』繳回以“矯制”請罪並引以為恥而辭官〉

 

 

汲黯對漢武帝的批評總是有話直說

猶如爬上龍頭捋龍鬚般

絲毫不怕觸怒龍顏

 

就比如有一次

漢武帝興沖沖的擘畫治國藍圖

而正當意氣風發宣佈“吾欲廣徵天下文才儒士為國家社稷效力”

不料 汲黯竟冷不防的潑了漢武帝一盆涼水 諍言:

「陛下內多欲外施仁義 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汲黯直接批評漢武帝內在欲望熾盛野心勃勃

很難達到遠古時代唐堯虞舜諸聖帝治世之境界

 

 

皇上大怒 變色而罷朝 公卿皆為

皇上退朝後忍不住對侍臣抱怨:「甚矣 汲黯之戇也!」

 

群臣皆為皇帝神色劇變罷朝而替汲黯憂懼 唯恐其招惹誅戮之禍

故有人出面數落汲黯 他卻坦然:

「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 寧令從諛承意 陷主於不誼虖?

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

 

天子設置公卿百官眾臣作輔佐

難道是讓他們一昧屈從阿諛奉承迎合

陷君主於不義嗎?!〉

 

甚或陷害君主違背正道

既已位列九卿 縱然愛惜身命

若致有辱官職賦予之使命 那怎麼行

 

 

汲黯一針見血的忠言逆耳

漢武帝當場臉色大變甚至罷朝拂袖而去

文武百官無一不噤若寒蟬

 

但皇帝氣歸氣卻未對汲黯口出惡言

 

只是汲黯的官運就到此為止

至終再也無法『升官 加爵』

 

 

 

成語『後來居上』典故

 

就是出自

“汲黯終生【懷才不遇 不得志】而當面向武帝抱怨”

史實

 

汲黯因直諫常拂逆天子心意 雖被尊為“社稷重臣”

但明褒暗貶遭冷凍冰藏 於是直接諷刺武帝

:「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 後來者居上!」

 

嘲諷漢武帝用人──猶如堆柴垛般 後放的卻先舉用

 

譬如當初之後輩張湯與公孫弘

以狡詐心深諳投機取巧逢迎拍馬之道

加官晉爵封侯.....則迅速異常啊!

 

 

 

多病 病且滿三月 上常賜告者數 終不癒〈賜告:賜予告假〉

─職官病假滿三月當免官 賜告者則出自特許而不受此限!

 

最後 嚴助為請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也?」

〈嚴助代請准予賜告 帝打聽汲黯為人

 

嚴助曰:

使任職居官亡以癒人

然至其輔少主守成

雖自謂【賁 育弗能奪也

 

上曰:古有社稷之臣 至如汲黯 近之矣

帝亦由衷讚歎為安邦定國之重臣

 

 

註:嚴助 武帝初 郡舉賢良對策擢為中大夫 後為會稽太守

淮南王安入朝厚賂助 私相交議 遭連坐誅九族

 

一貪圖賄賂暗助謀反的奸臣

亦深具『識汲黯之明』肯真誠為之美言

 


衷心認為汲黯當官執事或許並無過人之處

然確實具備“輔佐少主堅守國家社稷已成事業”才幹

 

 

 

嚴助讚歎汲黯—“富貴不淫 威武不屈

即使猶如古代兇猛之孟賁夏育二勇士威逼眼前

無法撼動此頂天立地錚錚君子之氣節

 

 

 

淮南王謀反憚 曰:

好直諫 守節死義

至「說公孫弘等 如發蒙耳」!

 

 

元狩元年(西元前122年)十一月

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

誅黨羽 死者數萬人

 

 

淮南王此類膽敢叛國竊位狂徒亦深深敬畏汲黯

 

輕蔑諷刺其他文武百官容易打發如【發蒙

 

 

發蒙】係指某事猶如掀起覆蓋之物般輕而易舉

亦即譬喻欲遊說公孫弘等共謀名位利益極其簡單

 

 

極令人感慨者──漢武帝臨死時交代子孫 皇帝駕崩後 為了太子的安全

 

應該廣招天下像『汲黯』此種大公無私之真君子來護衛國家暨保全社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修戒定慧 的頭像
    勤修戒定慧

    蓮塘掠影 明因識果

    勤修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