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禪宗常說修持得定而“自然自得”之境界

不可【】不可【】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很難藉語言文字的描述傳授他人更難與人分享

因為世間言語文字有限不足以表達殊勝微妙覺受

 

祖師比喻─就如一個啞巴 雖然作了一個好夢卻無法言語而不能告訴他人;

心境實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已 很難準確描述透過言傳讓人理解。

 

禪宗妙在心傳只能【以心傳心】 況且每人根性不同致使感受有差異;

言詮不及 意路不到 如夢幻般霎那之意會 如閃電朝露稍縱即逝。

 

禪門祖師曾對此說了一番真實語───────

參個【無】字 晝夜提撕 莫作【虛無】會 莫作【有無】會。

 

祖師開示:

 

那種感受就如吞了個熱鐵丸子相似,

實實在在確有感受,卻吐又吐不出。

 

蕩盡從前【惡知惡覺】,久久純熟,自然內外打成一片

 

啞子得夢只許自知

 

 

故知 除今生已屬【上根利智金剛乘】之根熟眾生

一般凡夫等級根淺器薄佛子 還是老實學經教的好

 

所以三藏十二部佛教經典諸【法寶】實在彌足珍貴

讀誦經典即如得佛菩薩祖師大德一對一面對面傳授

 

依照祖師大德之註解 吾輩能透過解悟深入經義長時薰修

慢慢藉信 解 行 證』諸次第累積正知正見再得智開慧

 

能堅持【一門深入 不間斷 不懷疑 不夾雜 志深意切依教奉行不輟】功夫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 分分秒秒薰習落實 必能於時節因緣成熟之機恍然大悟

 

功夫用得深 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 皇天不負苦心人

當靈機一動得與經典印證 此時法喜充滿 信心增長

 

 

悟有:小悟 大悟 大徹大悟

 

過程中間還會夾雜出現【業障 報障 煩惱障】萬般魔考

悟後起修 故務必回頭在俗世責任義務上 繼續消除宿業

 

遠離名聞利養 通過考驗則境界提升

 

 

※                  ※                  ※

 

 

 

印光大師教誡──

 

佛子面對經典應生起大感恩大珍重心如面對佛菩薩祖師大德一般! 

 

印光大師執理嚴謹 恐人受病】就怕佛子不知輕重

 

無知犯下無心之過而折損福慧;

 

 

教不厭誨不倦對佛子諄諄勸誡

 

凡生活起居言行舉止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皆多所叮嚀。

 

印光大師對佛弟子於【翻閱佛經 讀誦經典】之時 所作教誨如下─

 

 

壹.

 

學人閱覽尋常書籍時 每於翻頁輒以指甲掠劃,

以致紙質損傷 指印縱橫,實屬不尊重之罪過;

 

何況佛教經典實為【超出生死苦海之寶筏

 

屬天神地祇共同護持的【法寶】更應發心愛護珍惜。

 

 

貳.

 

甚至有人身具惡習氣 專擅喜歡以指尖沾口水黏紙翻頁;

雖紙質未必損傷 但墨色及紙角純白之色極易遭到染污

 

又 以污穢之口水塗抹於佛經上 【褻瀆之罪實難逃避

若已有病卻不自愛則己身病毒細菌還會傳染給無辜之人

 

 

叄.

 

閱讀前應該先徹底清潔雙手放置佛經的桌面應該事先擦拭乾淨

絕對不可因為懶惰疏忽大意不自重使經籍封面或內頁遭受汙損

 

放置經典時應確實端正擺放且確定經典書角都完全置放在桌面上

 

切勿讓經書懸空 以免煩勞護法神須跪地肩扛 則罪過大矣!

 

 

 

佛經應以書架收藏 並擺放於書房或客廳莊重之處

 

切勿隨意散放或置於臥房床頭櫃!

 

 

 

佛經流通人間是養人慧命開人慧眼

 

度人出六道輪迴苦海無上寶典

 

皆有護法神隨侍在經典之側護持

 

面對佛經應該生起深重之大恭敬心

 

 

 

佛弟子應以身作則於翻閱或放置佛經時皆肩負保存愛惜責任

期望佛經能傳世久遠,且後世能閱覽經書之機緣越來越難得

應該發大誓願心 為子孫後代好好保存 以救拔末世有緣眾生

 

如見有無知者不恭敬不珍惜

 

佛弟子應該善言勸導使他能覺知經典為法寶而悔過改正

則佛弟子因此“勸人發心護持法寶 教人珍視恭敬法寶

 

上善行誼必得殊勝之功德福報

 
arrow
arrow

    勤修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