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加【至誠恭敬】就是【供養】 大家都知道要真誠供養佛菩薩祖師大德

 

但在行善布施時 卻非常容易生起驕慢心差別心看輕或蔑視接受我們布施的對象

因而使布施功德大打折扣 甚至功德全失而僅剩些微的福德 為德不卒殊為可惜

 

其實眾生皆是未來佛 若能把布施加上真誠恭敬 不就是供養佛菩薩了嗎!

 

而且世尊釋迦牟尼佛告誡我們人人流轉輪迴六道生生世世與眾生因緣聚散

 

也就是說 所有眾生都曾經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 我們對待父母能不恭敬嗎!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告誡我們:必須修【禮敬諸佛】【廣修供養

 

故 大家必須要以大恭敬心修福積德 行善布施時 絕對不能沒有恭敬心!

 

歷史上就曾發生令人哀傷的故事  生活困苦艱難的讀書人 被逼不得已只好上街乞討

卻因承受不了施主譏諷不屑的表情 選擇以不食嗟來食捍衛尊嚴活活餓死

 

那些不明事理的愚者 以惡心邪念害死了一個國家未來的棟樑 真是於心何忍啊!

 

讀書人含著瞋恨而死 來世不會伺機尋仇嗎?於是冤冤相報 不知何時才了

 

       慈濟功德會證嚴上人就教給大家一個非常殊勝的觀念

 

  【施比受更有福】 大家行善布施結束時 反而應該向受者合掌感恩

 

    感謝因為有這些受苦受難的眾生 才給了我們修福積德的機緣

 

他們分分秒秒生活在苦難中成全了我們的福報功德不是太值得由衷感恩了嗎!

 

袁了凡先生了凡四訓為了闡明這樣的義理 說了兩個勸勉大家的故事

 

 

、【福建無林不開榜

 

福建莆田林姓家族 先祖林太夫人樂善好施 常常用麵粉製作糕點賑濟有需要的人

 

每逢有人索求則必定無條件的供養 一絲毫不悅或不耐煩 的神情都沒有

 

       每每設攤賑濟時皆真心誠意歡歡喜喜的與大眾結緣!

 

 時日一久 積下了天大的功德 感動了一位神仙應化成修道人 前來為她印證

 

 

      這個修道人每天一大早就上門乞討 而且一要就是六七團

 

他不管準備數量多寡 總是獅子大開口 而且一點不好意思的樣子都沒有

 

                林太夫人卻一點也不以為意,他要多少就給多少,

             日日、月月、年年如此,始終和顏悅色和藹可親

 

 三年圓滿的那一天 仙人千真萬確的知道 林太夫人心口如一裡外一致

 

           確定林太夫人真誠恭敬絕對沒有一絲毫的虛假

 

                 於是變回仙人讚歎林太夫人的功德

 

     並且指點宅府後面的一處風水寶地林太夫人 作身後安葬處

 

               還祝禱預言林家子孫世世代代封官加爵

 

     且授記將來進陞而於仕途發達的後代將有一公升芝麻籽人數

 

 林太夫人往生後其子依照指點在該處安葬作成墓園 果然 第一代就有九人登科及第

 

         後來累世累代戴官帽封爵位的子孫多到數也數不清

 

 從此以後 福建就開始流傳一首【無林不開榜】的歌謠 記錄歌頌這件嘉言懿行!

 

 

、【以至誠心救人得貴子

 

馮琢庵太史的父親年少作【邑庠生】時──考中縣內秀才後到邑庠求學

 

     一年隆冬大雪,他早起趕路上學,路途中見一人倒臥雪中,

 

        他用手捫之,發現這個人已經凍僵,快要沒了氣息。

 

  他顧不得自己寒冷,脫下身上僅有的棉襖包裹住這個人,攙扶回家,

 

     盡全力的搶救,好不容易才讓這個人甦醒,救回一條人命。

 

 

                那天晚上,他夢見一尊神來告訴他:

 

          【汝救人一命,出至誠心。吾遣韓琦為汝子。】

 

韓琦乃是宋朝時期文武兼備又賢能的宰相 轉世作明朝時馮家子孫〉

 

 

                 後來果然生下馮琢庵這個貴子

 

 馮琢庵原名【】 琢庵是號 就是他的父親為了紀念這個殊勝的因緣

 

 

  印光大師 常說:【一分誠敬,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

 

        人生一切行持,務必真誠清淨平等沒有分別心

 

 不管是求學 修道 待人 處世 接物皆要真誠恭敬 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作人千萬不能生差別心,千萬不能用大小眼對待人。

 

         所謂【誠於中形於外。】,相由生、相隨轉。

 

               心地好則得福相、住福地、享大福

 

        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心誠則靈!

 

 
arrow
arrow

    勤修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