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孔子認為【士】即具《智慧德能相好》三德諸知識份子應具備三認知
【學至三知】—
不知命 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 無以立也。不知言 無以知人也。
孔子一生【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祂從十五歲立志發憤向上、勤學苦讀以後,矢勤矢勇、精進成長作大躍進;
每十年就大幅提升一個境界,而終至智行圓滿,成為當代與後世的大聖人。
孔子臨老回憶過往,祂描述自己一生修習作學問的進程為:
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聖人深明義理── §※§ 以言教者訟 以身教者從 §※§
孔子凡論述皆先以身作則圓滿示現【學至三知】—君子士最高境界
壹、【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孔子在五十歲時,成就已臻【知天命】的境界了。
貳、【不知禮,無以立也。】───孔子卅而立。
叄、【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孔子卅歲即作人師 知人立人三千名 其中七十二人成聖成賢。
中華傳統文化一以貫之始終最重視【禮】 禮是法令制度規章程序儀式教化
簡言之 禮即是規規矩矩的基本態度也是作人處事待人接物的學問
周朝 三禮─周禮 禮記 儀禮即已完備且典章制度法令儀式圓滿
宋明理學家再加以提倡三【理】─即醫理、命理以及堪輿地理
中華傳統文化基本認知 舉凡有見地有格局的讀書人皆自我期許作【君子士】
必自我要求具備【三禮與三理】期能【學】則必為人師【行】則必為世範
使己進退有據儀態合宜兼具智慧德能相好以勸進行者作人師為人演說作世範
【三理】非推崇迷信 乃要求知識份子應懂【盡人事 聽天命】之天理
凡事皆當順天承運絕不倒行逆施違逆天道 三理更是孝道的極致表現
古時就醫難唯恐父母親長年歲大易生病致內心常為維護父母健康而憂慮牽掛
自我警惕勉勵務必懂老人醫學以善盡孝道故必須學習且熟悉保養保健之醫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故須學會看相算命精通流年大運以維護父母的安危吉凶
父母終老辭世則務必使自在往生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故須以學會堪輿地理為志
善為揀擇身後安葬之吉祥穴地保證遺骸能埋葬安適安全處盡為人子終極大孝
士終其一生所學所長皆非為己而是心心念念為盡孝道心心念念利益一切眾生
志士必發願以【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來立德立功立言為眾生作好樣子
再以【三理】─醫理命理地理盡孝道照護奉侍父母安頓父母之生老病死
端看諸葛亮一生出將入相 幾至全智全能 忠孝節義 允文允武作為
即明白君子士如何以其所學所長 安邦興國 造福鄉里 教育後代
他以精研天文地理的料事如神擊退敵軍;
他以精通工程技術的木馬流牛和防禦建設保護官兵;
他還具備治國方略、財經專長,使國家富強並使民生安和樂利。
中華傳統之士真是舉世無雙之全才 涵養和成就無不令人讚歎佩服到五體投地!
【知天命】並非聚焦在個人自私自利的吉凶禍福上
而是期許知識份子能通達明瞭天下之事理
能具備【時代的趨勢】和【人事物理的前因後果】之鑒察力
使自己無論處在任何一個位置上
均能深具智慧德能 帶領一個家一個社會一個天下 之走向和發展
亦即在修身上能有自知之明;在齊家上能帶領子孫振興家業;
在治國上能有先見之明、建國君民。
【士】不會著眼於小是小非、小成小就,
而是 以大是大非樹立典範、以大智慧大才幹造福天下。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言,不單指語言,是廣義文化的意思。
一個人能【信而好古】就能傳承祖先無盡的智慧,
而不必在短暫數十寒暑中事事自己摸索。
能用心學習繼承既有的文化作基礎,
就能在短短的一生把【人】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人的智慧德能就能從祖先到個人不斷的累積演化、加深加廣,
而人方有能力成就高等的志業,福人福己、福國福世。
中華傳統文化如能復興使國家能教養出幾個真正的【君子士】
廿一世紀必定是中華民族的世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