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持戒精嚴勤學精進日食人間煙火五穀雜糧葷腥羶臭之凡胎肉體如何能不生病?

故受疾病纏綿者 當思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明白身為苦本 更應生厭離心

諸佛以苦為師致成佛道 吾等則應以病為藥速求出離 力修淨業三福 求生西方極樂國

 

須知具縛凡夫若無疾病貧窮困阨等苦 將日益奔馳於聲色名利場合墮落沉淪不休止

所謂:『富貴門中修道難』 誰肯在得意顯赫之時回頭反省未來可能遭逢沉溺厄運?

 

世尊釋迦牟尼佛即於《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得開明第卅四品開示

..........十方人民 永劫以來 輾轉五道 憂苦不絕 生時苦痛 老亦苦痛 病極苦痛

          死極苦痛 惡臭不淨 無可樂者 宜自決斷 洗除心垢 言行忠信 表裡相應

人能自度 轉相拯濟 至心求願 積累善本 雖一世精進勤苦 須臾間耳 後生無量壽國

快樂無極 永拔生死之本 無復苦惱之患 壽千萬劫 自在隨意....................

 

 

亞聖孟子身處戰國時代 發願繼承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遺志 周遊列國宣揚仁政王道

明知其不可而為之 一生顛沛流離 始終無法力挽狂瀾扭轉時局心開意解 坦然曰: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印光大師秉持聖訓進一步開示:「故知 天之成就人也多以逆 人之祇承天者宜順受」

明示「孟子所謂『大任』 還屬世間功名爵位尚須如此憂勞 何況吾等淨宗學佛弟子

直欲【上承法王覺道 下化法界有情倘若藉貧窮疾病困阨挫折琢磨淬煉成法器

「則將煩惑日熾致淨業難成迷昧本心永淪三塗惡道 盡未來無數劫 求出無期也」

 

古大德亦多以過來人親身經驗印證此理 勉勵:「不經一番寒徹骨 哪得梅花撲鼻香」

 

業障現前 病殃降臨 更應謹記─『念佛方能消宿業 至誠自可轉凡心』切勿起煩躁心

甚至怨天尤人 口出惡言毀謗 對人嗟嘆找人訴苦 妄言所謂:「因果虛幻 佛法不靈」

 

須知世尊釋迦牟尼佛於《華嚴經》開示 若眾生無始劫來『造罪作惡之業相』有體積

則十方虛空無法容受 地藏經亦謂:「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 無非是罪 無非是業

豈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除淨盡 或妄想『名字學佛─口念彌陀心散亂』即一筆勾銷

 

故遇『身體病痛 命運乖舛』宜發大慚愧心 大懺悔心祈求佛力加被使業消身安

 

 

若病苦折磨劇烈至不能忍受 當於朝暮念佛迴向再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眾生有大因緣 故遭逢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

 

海賢大師18歲時腿生癰瘡導致潰爛 母親為之遍尋名醫卻藥石罔效故知其中必有因果

便生起大懺悔心感嘆:妙藥難醫冤孽病 遂放棄醫藥改真誠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月餘後腿不藥而癒 至此深信『佛菩薩能度一切苦厄體悟『死生事大 輪迴路險』

於是拜別慈母決志出家至終成一代淨宗祖師故知『宿反為大師成佛之正因

 

 

念佛法門至簡至易至廣至大必須懇切至誠到極處方能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親獲實益

若懶惰懈怠散亂放逸毫無真誠敬畏心 雖種遠因褻瀆輕慢之罪於來生後世不堪設想

 

 

佛像必須恭敬禮拜作真佛看 切勿輕視以為僅土木銅鐵塑像而已

 

佛經則為三世諸佛之師亦是如來法身舍利 絕非普通之紙墨而已

 

對佛像佛經極須『如忠臣之奉聖主明君 如孝子之讀雙親遺囑』

 

現今學佛者多作佛學研究 率皆讀其文解其義 取其供給口頭以博取一通家之名罷了

恭敬至誠依教奉行者則似鳳毛麟角稀少怎能期望感動龍天善神作護法化解危難?

 

印光大師慈悲勸勉佛弟子──得佛法實益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消一分罪業

而有一分恭敬則增一分福慧 換言之 有十分恭敬則消除十分罪業並且增長十分福慧

 

面對佛經佛像若無恭敬甚至褻瀆輕慢則罪業愈增 福慧愈減】如何期望能趨吉避凶?

 

 

2013.1112歲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的海賢大師出家92年受盡磨難卻只現歡喜相喜悅相

一年到頭無有休息長年粗茶淡飯日日從事勞苦農活耕田栽種挑水劈柴煮飯洗衣縫補

 

淨空法師估算海賢大師應在五十歲前即已達『孔聖知天命』境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並已發神通但均隱晦不欲人知 維持一貫低調謙虛老實依教奉行 示現『僧寶』形象

 

海賢大師既已證『無生法忍』果位故無論工作農忙或遭逢人事誣陷紛擾皆如如不動

以其忘我』『無我即使【是非人我 利衰毀譽 得失苦樂】當前 誰累? 誰苦?

 

海賢大師住世表法以身作則示現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法喜充滿

淨空法師讚歎海賢大師是《活的無量壽經》活學活用以行顯理 一心念佛 一生成就

 

 

今之聰明人雖也修學佛法多標榜世智聰辯以未曾親近開慧眼之善知識故率皆重科學

自認才具高大致【廢棄持戒布施修行 輕視因緣果報理事實為以身謗法其罪過無量

 

印光大師勸誡佛弟子恭讀法苑珠林詳細瞭解因果理事 報應事跡作自我警惕

則即使獨自一人處暗室中亦常如光天化日下面對佛天絕對不敢稍萌驕慢輕忽諸惡念

 

 

  〈節錄 改寫 自印光大師全集》第一冊 P45至P48 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                  ※                  ※

註:

法苑珠林是唐代佛教典籍全書共百卷唐朝唐道世所著於總章元年(668年)完成

 

顯慶四年(659年)道世根據《經律異相》編成《諸經要集後來再撰成《法苑珠林》

 

引用典籍多達400餘種,包括佛教儒家道教讖緯雜著等等。

 

該書盡錄已遺失原著之─《佛本行經》《菩薩本行經》《觀佛三昧經

西域誌》《中天竺行記》諸引文可供研究中世紀天竺歷史及地理沿革

 

《法苑珠林》百卷在宋代被編入《大藏經》 但唯有《嘉興藏》之收錄為百廿卷

 

全書百卷以《劫量篇》為首 《傳記篇》為終 總計640餘目 每篇多以駢文作簡介

arrow
arrow

    勤修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