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學人謹記—【持名念佛兼修持咒誦經】心念必須端正
若以之培植福慧並消除罪業則可矣
若妄意欲以此修行求神通
則反成捨本逐末用錯心思
倘此心念固結加上理路不通且戒力不堅
又復『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偏熾盛
則極易著魔發狂 故知 持咒一法僅宜作助行
但凡欲得神通 須先得道 得道則神通自然俱足
若不致力於道而唯求乎通則此企求心反障聖道
一切眾生皆本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執著分別”而不能證得
『咒』多是天語 持咒易招鬼神
故諸佛諸祖皆嚴禁之而不許人修學
乃因神通本具只消掃除障蔽即顯現
實在毋須倒果為因
唐朝貞觀年中 淨宗二祖善導大師周遊寰宇求訪道津
初遇淨土九品念佛道場喜不自勝
讚歎:此真入佛之津要!
修持其餘行業率皆迂僻難成
唯此念佛法門方能速超生死
卅年間勇猛精進 篤實勤苦 晝夜禮誦
每入室內則長跪唱佛非力竭不出
凡出則為行者演說勸進淨土法門
修行期間未嘗睡眠
除洗浴外從不脫衣
護持戒品纖毫不犯
絕意名聞利養
離諸遊戲嬉笑
一生粗衣惡食
繕寫《阿彌陀經》十餘萬卷
且繪製淨土變相圖畫三百壁
修營塔寺
燃燈續明
三衣瓶缽躬自持洗
每自獨行不與人共
恐與人行輒須談論世間糟粕事
而曠廢光陰甚至妨害道業精進
善導大師係彌陀化身
具大神通道力般若智
其宏闡淨宗仍然不尚玄妙
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持修
大師示現專雜二修之利益無窮
『專修』 ─
『身』業專禮
『口』業專稱
『意』業專念
身絕對自制恪遵戒律 不允許絲毫放逸懈怠懶散
口凡誦經咒必迴向往生 或專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意專心心念念至誠迴向 祈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至於大師身試雜修─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
以心不純一極難得益 故金口誠言 勸誡勿試
善導大師以身試法皆意在使眾生斷疑生信─
舉凡學佛弟子欲得往生者必須憑藉真信切願
祈求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 一部大經一句佛號 志願求生淨土』
與阿彌陀佛四十八誓願—『九品咸令登彼岸』大慈悲力感應道交
遇生性狐疑難生信仰者質問:【念佛則生淨土耶?】
善導大師必堅定其信念勉勵:『如汝所念 遂汝所願』
大師乃自念佛一聲 光明盡從口出
甚至念佛十百千聲 亦皆句句放光
令大眾生起無比信心
嘗作勸世偈 ─────
漸漸雞皮鶴髮 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 難免衰殘病苦
任汝千般快樂 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又作臨終正念文─────
凡人臨終欲生淨土者
須是不得怕死
常念此身多苦
不淨惡緣種種交纏
若得捨此穢身
超生淨土極樂國受無量快樂
解脫生死苦趣乃是稱意之事
如脫弊衣
得換珍服
放下身心莫生戀著
才遇有病便念無常
一心待死
須囑家親及問候人
來我前者為我念佛
不得說眼前家中閒雜話長短事
亦不須費心溫言軟語企圖安慰
或是聊表心跡欲祝願康樂
此皆是虛華無益
若病重 且壽盡 性命終將結束之際
親屬切勿垂淚哭泣及發嗟嘆懊恨聲
因情障恐令臨終者惑亂心神失正念
但教其記取阿彌陀佛聖號守令氣盡
若得明解淨土宗行者助念極為大幸
用此法者決定往生無疑慮
死門甚大須自家著力始得
只一念差錯則反至歷劫受苦
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善導大師往生前預知時至交代─────
此身可厭 眾苦逼迫 無暫休息 我將西歸!
並面向西方發大誓願─────
願佛接我 菩薩助我
令我此心 不失正念
不起驚怖 得生安養
淨宗佛弟子更應該有自知之明
瞭解自己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
不仗如來宏誓願力
絕難脫離六道輪迴
莫忘永明延壽大師諄諄教誨囑咐─
無禪無淨土 鐵床並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
另應謹記『己未度而欲度人 則無有是處』
蒙佛接引往生淨土成佛後自能度無量眾生
而
其功由我始
切勿發空願
大言不慚 ─
眾生未度則我不願往生
眾生不離苦則不願獨樂
地獄不空則我誓不成佛
娑婆世間最慈悲最摯愛最宏大最能真正廣度眾生者莫過於─
『勸人念佛至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使眾生能真正離苦得樂』
應廣宣淨宗念佛法門
勸勉令父母妻妾子女親戚朋友鄰里共修
俾使 往生前作同修 臨命終時同登極樂
今吾等身處末法亂世 戰爭殺戮刀兵劫難頻生
當發大心速求往生 再迴入娑婆普度一切眾生
菩薩畏因 凡夫畏果
菩薩斷惡因使惡果無從生
眾生卻競作殺生惡因 枉招戰爭刀兵剿滅殺戮惡果
受惡果時又不知自懺前愆往業 卻復攀緣更造惡法
以殺制殺導致怨怨相報經劫至劫不止息 可不哀哉
〈節錄 改寫 自《印光大師全集》第一冊 P93至P96 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文中關於淨宗二祖善導大師之生平則摘錄補述自《歷代淨土高僧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