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出世原為普令眾生『斷惑證真 了生脫死 出六道三界』不再輪迴

 

直至成就佛道

 

 

唯八萬四千種根性不一

故慈悲曲順機宜不厭不疲不倦宣說一切大小權實偏圓頓漸等

 

 

法法表相雖有差異

卻皆世尊契機契理施行隨機教學應機說法以接引眾生成熟其善根

 

 

身教即為『律宗

 

言教則成『經教

 

意教則成『禪宗

 

又特另開兩—“特別法門

 

、『金剛乘—密宗

 

、『直截了當 三根普被 利頓全收 一生成就—淨土法門

 

 

然而 即使世尊亟欲救拔眾生 使離苦得樂

四十九年三百餘會諄諄善誘利導勸勉不懈

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諸法門 豈易言哉

若非宿種今熟法身示現 縱對佛法曾涉獵修持

亦非即生或一生或二生...所能頓悟

 

根機魯鈍者輒須久經長劫尚難了脫 以其唯仗自力

 

 

如來憫念眾生自力了脫之難

 

於是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淨土法門

 

只須“真信切願 持佛名號”

 

即使曾遭無明煩惑繫縛造作五逆十惡將墮阿鼻無間地獄

諸罪大惡極眾生 仍得獲阿彌陀佛接引往生

何況力脩【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之善人

又何況

【受持三皈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讀誦大乘 深信因果 發菩提心】

真佛弟子

 

 

 

 

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 正接上上根器 旁引中下之流

 

 

今愚昧凡夫卻視之為“淺近小乘”

 

總因未閱讀大乘經論且未證果不具眼通辨識

故以己顛倒執著之心測度如來原始要終之道

覩日聽雷

彼以自己不具親見親聞能力而堅固偏見瞽論

挾妄相遂斷作懷疑不信

 

 

須知信願持名念佛一法乃如來普度眾生徹底悲心之所宣說

 

唯法身大士諸大菩薩能理解

 

 

一般淺薄俗子見“村夫愚婦阿公阿婆皆能念佛”便屏斥嫌棄不願接受

 

此舉此念又何異【見小星懸空而小天】或【覩小蟲行陸而小地】?!

 

 

 

 

世尊釋迦牟尼佛於《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福慧始聞〕四十七開示

 

若不往昔修福慧 於此正法不能聞  已曾供養諸如來 則能歡喜信此事

 

惡驕懈怠及邪見 難信如來微妙法  譬如盲人恆處闇 不能開導於他路

 

唯曾於佛植眾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聞已受持及書寫 讀誦讚演並供養

 

如是一心求淨方 決定往生極樂國  假使大火滿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來深廣智慧海 唯佛與佛乃能知  聲聞億劫思佛智 盡其神力莫能測

 

如來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開示  人身難得佛難值 信慧聞法難中難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是故博聞諸智士 應信我教如實言

 

如是妙法幸聽聞 應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廣度生死流 佛說此人真善友

 

 

是故大勢至菩薩應身印祖

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與淨土法門諸念佛人授記

 

若能以深信切願放下世緣持阿彌陀佛名號至誠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一心專注念佛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臻『凡夫心如來藏』境界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此則名香光莊嚴 已與佛暗合道妙且感應道交

一句佛號 一個方向 一個志願  一生成就

臨終身無病苦預知時至不驚不怖蒙佛接引

 

 

 

 

至於『修行之要』則重對治煩惱習氣

 

習氣減少一分 則表功夫得力一分

 

若有修行愈用力 習氣煩惱障惑卻愈深重發顯張揚

皆僅知從事上修未迴光返照克除己心妄想情執所致

 

若於平日待人接物處事 時時警惕反省覺知當下心念依止

即逆境惡緣現前亦得如常

 

故於行住坐臥穿衣吃飯 須能看破我身我心皆屬虛妄不實

一切無所有不可得畢竟空

 

既然無我諦了我空 已然從心念上放下妄執

則何來因人因事因物因境 而起煩惱之必要

 

修行當依世尊所示『五停心觀』對治 令心安住正法不隨境轉

 

況且如能轉境則同如來

 

多貪眾生應作不淨觀

 

多瞋眾生應作慈悲觀

 

多散眾生應持數息觀

 

愚痴眾生應持因緣觀

 

多障眾生應修念佛觀

 

 

 

欲界眾生皆由淫欲生 淫欲則由愛戀而生

若能諦觀自他肉身 係屬穢污臭惡所集結

 

看透通體皆【垢汗涕唾 髮毛爪齒 骨肉膿血 便溺屎糞...】

其穢如圊廁 其臭如死屍 則誰還願癡戀此臭穢不堪之【物】

 

貪愛既息 心地恢復清淨念佛與淨土之因果相契事半功倍

 

 

 

 

瞋者見境而起忿憎之謂

 

尤其富貴之人每多瞋恚 因諸凡如意  需使有人 稍一違逆

輕則惡言詈罵橫加 重則暴戾鞭杖直撲

任性恣意狠毒虐待奴僕逞凶 洩憤之快 不顧人情義理之常

 

 

實瞋心既於人無益而於己必有損

心煩意亂暴燥喪失太和元氣

傷肝目致罹患疾病

 

 

往昔阿耆達王一生皈依佛陀奉行佛法 嚴持五戒力行十善

臨命終時 因侍人執拂驅蠅 久之昏沉疲憊倦怠

拂塵竟失手脫落墜掩其面致心生瞋恚憎惡憤怒

 

因此臨終一念瞋恚死後受蟒身

 

深厚宿福善力護佑明因識果

 

雖成巨蟒卻自知淪墮畜生道緣由 一遇沙門立即虔誠求超度

經大修行人為之說法開示重新受持三皈依 心境回歸覺正淨

 

當下脫離蟒身 轉生忉利天上

 

 

 

 

華嚴經云—一念瞋心起 百萬障門開

 

祖師大德勸誡—瞋是心中火 能燒功德林

 

欲學菩提道 忍辱絕瞋心

 

慈悲如來揭櫫事實真相 以令多瞋眾生自然生起“慈悲觀開示

—『一切眾生 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

娑婆世界眾生累世累劫皆曾結父子親緣

 

 

既是“過去父母”則當深切思念宿世生育撫養恩德

豈能以小不如意便橫生憤怒憎恨

 

既是“未來諸佛

則吾等生死不了時即能作受彼如來救拔之『有緣眾生』

豈容汝輕視乎!

 

 

 

故諸佛菩薩捨生成道

皆觀想『乃吾之善知識恩人現前 助我成就無上菩提道也』

 

 

若因小拂逆便生大瞋恚 自小己量自喪己德

於他人未必有所損害 於己則斲喪成佛機緣

 

 

 

吾人日常言行舉止起心動念

全部屬【認妄為真 凡情用事 將奴作主】諸煩惑擾亂而已

應時時反省自覺『物我同觀 不分彼此』 則逆來尚能順受

何必妄生瞋恚而自燬功德林

 

 

 

 

世尊釋迦牟尼佛於《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勸諭策進〕三十三開示

 

世間人民 父子兄弟夫婦親屬 當相敬愛 無相憎嫉 有無相通 無得貪惜

言色常和 莫相違戾 或時心諍 有所恚怒 後世轉劇 至成大怨........

 

 

 

 

 

至於愚癡者非謂全無知識

 

最真實義理乃指—世人於善惡順逆 不知皆是宿業所招

於一切人事境緣不知乃現行所感 故膽敢妄下斷語惑眾

 

謂無有因果報應及前生後世

 

 

 

凡夫俗子不具慧眼 不是“執斷”便是“執常”

 

執斷者謂“人受父母之氣血胞胎而生”故陷溺至淪墮拘墟之說

未生之前本無有物 及人死已則形既朽滅魂亦飄散 何來前生後世

 

 

執常者謂【人恆為人 畜常為畜】自尊為萬物之靈

不知『業由心造 形隨心轉』生命於六道輪迴流轉

 

 

古書記載—極毒之人現生變化成蛇 極暴之人則現世報應成虎

當業力猛厲 現下變形 何況死後生前“識隨牽 轉變身”

或墮地獄 或淪鬼道 或受畜生形體...酬償宿世業債受業報

 

 

 

 

 

世尊釋迦牟尼佛教誡開示『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 緣識 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受 而起諸般【愛 取 有

 

致成【死】輪迴六道 流轉受身形體各異

 

 

 

十二因緣貫通三世

 

前因必招感後果 後果必肇始於前因

 

善惡報應如影隨形 福禍臨門自作自受

 

 

 

故知災殃非自天降

 

上天不過“因其所為 主持公道”

生死循環 無有窮極 因果相生也

 

 

 

 

 

貪瞋癡三毒實為生死之根本

 

信願行 求往生淨土』三資糧則為了生脫死之絕妙法門

 

捨三毒又必須修持三資糧

 

三資糧功夫得力則三毒自然消滅 『以信願行念佛』安頓身心靈

 

即使無常驟至須喪身殞形失命

 

只生『而今而後 吾知免夫』業淨情空障滅歡喜心

 

 

 

修行人有四:

 

一、凡夫

 

二、菩薩應化

 

三、以維持世道為己任者

 

四、唯求自度者

 

 

唯了自心及菩薩再來則『物我同觀 生死一如

 

若凡夫欲維持世道則居心當如菩薩

深慈大悲 無所不容 處事待人接物須依世間常理

行悍禦以懾伏 施仁慈以感化

 

 

遇逆境惡緣切勿瞋恚結怨恨 心地坦然作大布施

發願以此功德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此生則臻圓滿

 

 

 

 

arrow
arrow

    勤修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