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賢大師嚴拒言不及義忌聊天閒扯 卻曾為一個年輕人放下手邊工作 慈祥和藹的垂詢

 

 

「汝庄上善根深 學佛人多」「是啊 咱差不多家家供佛」「庄上有位老和尚 記得否」

「那時年幼記得是咱家奶奶護持 後來轉到白馬寺常住了」那已是上個世紀老事了

 

 

年輕人不覺莞爾 這位老和尚若還在世應該亦屬百歲人瑞了 又不是人人都能如此長壽

難不成以為慈禧太后還在 大師不勝唏噓 那時曾敦請他住持來佛寺 可惜他沒答應

 

 

 

「我是不糊塗但是業障重啊 想走卻走不了 眼看同修個個辭世 我都成了老妖精啦」

 

 

 

二○一二年南陽義烏念佛堂一百一十二歲海賢大師面對居士簇擁圍繞說過類似的話

徒弟徒子徒孫早走了 自己卻成個妖精似的 到死的時候 就該死 沒死 我還不敢說

 

 

居士恭維阿彌陀佛請您老住世表法 您修得好嘛「好不好 不叫我說 啥都不能說」

在場的人全豎起耳朵是誰不讓您說 老和尚態度從容平和笑答「老佛爺不叫我說」

 

 

有位劉居士私下透露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 賢師 您總見阿彌陀佛 到底跟您說了啥

我求老佛爺來接我 但他不答應 他說要我在世間表法老壽翁福慧圓滿堪作楷模

 

 

 

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海賢大師執持一句阿彌陀佛到底不拐彎 行住坐臥念彌陀

 

 

淨空法師估計 老和尚卅歲前已臻功夫成片 四十歲前則應已達理事無礙一心不亂境界

 

 

 

此時既現『真實之際』則與佛通親證西方極樂世界 親睹西方淨土 親近阿彌陀佛

 

 

 

又因已理事無礙熙怡快樂遊戲人間阿彌陀佛請賢師住世示現末法世代最殊勝法門

普告娑婆眾生 佛菩薩未遠離 『是心念佛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念佛能念出自性佛

 

 

 

綜觀老和尚一生行持皆在表法 示現— 福祿壽考終圓滿 無諸痛苦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老和尚出家九十二年 秉持叢林規矩『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清貧困苦艱辛無法言喻

食衣住行生活條件極其差 僅供溫飽 從不享受 開荒墾地栽種糧食蔬菜水果自力更生

 

 

收穫用以維持寺院開銷外剩餘則濟助成千上萬窮人家 有供養則印經放生修建道場

 

 

 

老和尚總是呈現喜悅相 無事非好事 無人非好人 令一切眾生見到大師亦能生歡喜心

 

 

 

人俱生八苦【生 老 病 死 求不得 愛別離 怨憎會 五陰(色受想行識)熾盛】苦

 

【五陰熾盛】乃苦因 衍生【生 老 病 死 求不得 愛別離 怨憎會】諸無量無邊苦果

 

 

 

老和尚無欲無求與世無爭一點紅塵世俗名聞利養都不沾染 身口意只有南無阿彌陀佛

即使無理論講述卻圓滿實踐止觀覺行定慧等持—觀身不淨 觀心無常 觀受是苦 觀法無我

 

 

 

所以 大師『無老苦病苦死苦  且因斷盡無明煩惑分別妄執而無五陰熾盛

更無『別離 怨憎不得』諸心理罣礙繫縛苦 隨緣自在真作得了自己的主人

 

 

 

大師既已滌蕩【煩惱障】又不具電視媒體報章新聞染污之【所知障真正離苦得樂

與六祖惠能大師齊等—“我心常生智慧”靈知自性湛然潔淨 所透出者皆大般若智

 

 

 

大師修行歷程又與孔聖印證—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順 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既臻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應處空閒捨諸亂意繫心實理想念一佛 執持名號念念相續不斷

往生前作農活到天黑 九十二年如一日 翌日凌晨起床念佛繞佛自在安詳往生極樂

 

 

 

賢師此生表演皆為吾等淨宗弟子作證轉啊 證明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海賢大師雖然長壽但九十二年深居偏僻農村 能認識及親炙聖行親睹聖顏者皆極有限

直至大師往生淨土 應時普地六種震動 大大震撼佛教界 已認證為淨宗第十四代祖師

 

 

 

 

自己尚未學佛前 總認為若能入紅塵俗世不厭不倦不煩不躁且“功勳顯赫 業績彪炳”

一生貢獻才智造福社稷不虛度光陰者則屬人上人 退休後賦閒在家研習祖師大德行跡

『大道至簡 道在平常』當頭棒喝至熟知海賢大師九十二年功行方真五體投地拜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海賢大師五十即知天命 大徹大悟 大開圓解 明心見性 依舊示現大智若愚農禪修業

不是一二年亦非十廿年 而是以社會底層卑賤勞苦身平凡相處世待人接物逾七十二年

 

 

 

吾自2003年薰修佛法至今 尤受印光大師文集教化最深 總算可稍稍理解孔子聖境

 

 

聖賢君子無可無不可 在位不在位 隨遇而安而已 無論上天交付何種功課皆任勞任怨

扮演一切角色均能如理如法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斷絕所有苦樂利衰稱譏毀譽之妄執

 

 

 

 

慶幸得印光大師開示:說道者多 行道者少;明理者多 通理者少!

 

 

 

 

arrow
arrow

    勤修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