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 唯勤是岸! 學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學無前後 達者為師!

學聖賢之時無過與不過 其學亦無難易 活到老則學到老 何必自悔『時過』『難學

 

今人多故步自封畫地自限 動輒謂自己年歲已高 時不我予 已錯過學佛修道之時機

不明瞭內學』重實踐 堯舜孔孟聖賢之道唯『孝道 師道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已

 

學聖賢之時無過無不過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七十仍願以餘生窮究《易經》之真實義理

發大志願活到老學到老 純粹著眼於免除為德不卒 晚節不保過失使此生能善終

絕非用心淺薄─【熟悉經典詞義以雄壯才情文筆以此學問晉升名位使獲高爵厚祿】

 

因唯學人生智慧方能通達明瞭世事境緣無好醜 好壞美醜皆人心煩惱妄執所作之分別

世尊釋迦牟尼佛開示 人生酬業業債為宿世因 境緣乃今世果 因緣果報是人生功課

歷事煉心 即俗修真 居塵學道是最健康正面積極樂觀的態度 在遇緣中提升境界

 

中壯年人更宜且更應修行學道 因此時節多已具名望地位影響力更有方法自行化他

.父母猶健在 .手足在左右 .膝下有兒女 .《經》《書》善知識皆隨手可得

正可『以身作則』示現『倫理道德忠孝節義』修身齊家 亦正合孔夫子居家為政之道

 

縱令在俗世已臻【文章蓋世 官居一品 名震天下】地位終究只是窮微極妙之『藝人

術業有專攻 聞道有先後 知識學術技藝再高超亦與『了生死 脫輪迴 離苦得樂無關

 

切勿生【出家方能修行學道】謬見 佛法不離世間法 如來說法恆順眾生 遇父言慈

遇子言孝 無非勸誡眾生─ 於外在環境善盡人倫綱常職責 於內心則消除貪瞋癡情慮

使在此世『得聞佛法 因緣俱足受三皈依作佛弟子』殊勝人身人生恢復本有之真心

 

故更應以『作大名氣紳士 具備高社經地位』竭力修行學道 以孝悌傳家 兼感化閭里

以名位善盡社會義務 且莫忘肩負道德使命 施行教化於一方 參贊天地化育生民之功

勸誡鄉里村民心存仁厚慈悲戒殺放生 無形中即是為地方消除殺業感招之強盜殺戮報

 

活到老學到老 學什麼?!學『明因識果 慎因畏果 修因改果』成就今生來世之佛果

活到老教到老 教什麼?!教『子孫後代 鄉親眷屬』謹言慎行趨吉避凶 免墮三惡道

 

 

若是家族個人遭逢困頓凶險即應心知肚明瞭解因果通三世 而更應豁達明理行為世範

以謙謙君子長者之風自度度人領導輿論民心使『斷惡修善 轉迷為悟』作賢達善知識

 

因世多愚人每遇乖舛違逆即怨嘆憤恨 不懂體察因果不知宿世善惡唯以眼前吉凶為準

須知善惡報應絕非根源自一世半生 乃累劫累世長期輪迴流轉造作業因遇緣方能結果

逆來順受始名『樂天 修身植德方曰『盡性 切勿怨天尤人猶豫退轉以煩惑心口業

 

避免稍見人己作善而遭禍便即抱怨【善不當為】或遇作惡卻招福則感慨【惡不足戒

譬如三尺之冰豈是一朝一夕之寒冷所能結 而百川之泮亦豈是一日一夜之溫暖所能消

 

既然身為地方長老即應廣宣正法勸善誡惡 並就近勸化長輩家屬親戚朋友盡作法眷屬

佛化家庭率感動鄰里則家庭立即轉為道場 個人亦即轉成戴髮高僧居家弘法

 

 

至於處事接物只宜『隨緣消宿業莫再造新殃』 募款化緣興建修復佛寺誠屬莫大功德

若時節因緣不湊巧力有未逮無法圓滿時 則只可隨份隨力隨緣切勿攀緣勉強躁進

 

且『有廟無無法興』 修行人─有殿可供佛 有寮可安身 行道居處有庇覆則足矣

何必非得大興土木『多造殿宇 廣列長廊』快悅俗目 應知此舉動反易招無謂之橫逆

猶如近日慈濟屢遭政客名嘴有心人嫉妒障礙栽贓抹黑汙衊毀謗皆因樹大招風

 

 

聖賢凡夫差別只在一念之間─聖若執迷煩惑失念則作狂 狂若肯覺悟克念捨妄則成聖

『修行』即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行為舉止之中 修正錯誤的『思想 觀念 行為 態度

 

『一日克己復禮則天下歸仁焉』 『鑒察內在心念功夫是不分貧富貴賤男女老幼的

蓋棺方能論定 一息尚存則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唯恐一生修行功虧一簣啊!

 

 

〈節錄 改寫 自印光大師全集》第一冊  P80至P82  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勤修戒定慧 的頭像
    勤修戒定慧

    蓮塘掠影 明因識果

    勤修戒定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